支教队长张书浩:这个男孩有点暖
“感恩,第一反应是感恩,然后更多的就是激励。”这是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张书浩在得知自己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时的心情。他说,“这个荣誉是属于整个支教团的,领奖时我要带着研究生支教团的队旗去领奖!”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教书,所以一点都不敢马虎”
张书浩是9193澳门永利场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队长。2015年9月,他正式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他的服务对象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的孩子们。广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县内矿产资源贫乏,旱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列、省列的扶贫开发重点县。
支教期间,张书浩负责英语教学。在教学工作中,他注重课堂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带领学生获得全县英语竞赛第一、三、五名的好成绩,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县优秀指导老师。然而支教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风俗、生活习惯、语言,都与当地居民有着一定的差异,起初不是太适应,尤其是语言,孩子们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说方言,所以在交流方面有一定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回首一年支教岁月,张书浩有很多故事与感慨。“那天是教师节,我查完课间操出勤率后,回到办公室猛然发现身后站了一个小姑娘。她不说话,忽然从背后掏出手一个梨:‘我妈妈说吃梨能润嗓子,您每天要说这么多话,吃个梨润润嗓子吧!’说完便转身跑出了办公室。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书,尽可能帮助这些淳朴善良的孩子们。”
“一年虽短,却不止一次震撼我的内心”
艰苦的学习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如此温暖。张书浩回忆:“2015年11月去广河给孩子们送羽绒服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穿的还是凉鞋,而当时已是深冬。我问孩子们冷吗,孩子们嬉笑着回答:‘已经习惯了’。”这句“已经习惯了”在张书浩的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烙印。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度过每一个温暖的冬天,9193澳门永利场研究生支教团很早就参与到“暖流计划”当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致力于为中国贫困山区儿童进行物资和物流费用的募集,使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成长。
2016年6月,张书浩正式接手暖流计划9193澳门永利场驿站的工作,将社会的关爱带到了甘肃10多个市州的235所小学,近2万名贫困儿童从他的手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捐赠温暖包6000套、羽绒服4470件、学习包800套、文体包181套、ABC童鞋3000双、新年礼物包556套,援建教室3间,价值近300万元的爱心物资。与此同时,张书浩还结合服务地实际情况与支教团成员自身专业特长,针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设“智慧课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智慧课堂”至今已成功开展20余期,先后有近1500余名留守儿童参与。
“教他们有走出大山的勇气,将来做一个温暖的人”
谈及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张书浩回答了两个字——“尊重”,他解释道:“首先是民族之间的尊重,由于当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第二就是尊重孩子,不能以成绩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而应该给予他们同样的爱与关怀;最后是对社会的尊重,当时的我们算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触,尊重社会,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而关于支教的意义,张书浩说:“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财物方面救助到每一个孩子,但我们可以先教他们志存高远、心存感恩,教他们有走出大山的勇气,将来做一个温暖的人。”
如今,距离广河县支教已过去一段时间,张书浩依然在广袤的西北大地,孜孜不倦的做着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此刻,9193澳门永利场还有很多像张书浩一样的人,正在西北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室里,给孩子们上着生动的希望之课。正如张书浩所说:“志愿服务就是从不后悔,把热心献给了山区纯真又质朴的孩子;毫不犹豫,把热情献给了西北贫瘠却多情的土地;砥砺前行,把热爱献给了西部温暖且难忘的志愿行。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滴水,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的水滴聚集在一起,成就一片海洋,扬起志愿服务的风帆,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