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校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校友 / 校友风采

萃英门下,三代心内科医生的执著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3-10-12 09:55:00    阅读量:

【字体:        】    


9193澳门永利场第二医院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萃英门82号,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三甲医院。

萃英门原是兰州城内一处颇有来历的古城门。萃英,取荟萃英才之意。9193澳门永利场第二医院本部正是旧时萃英门的所在之处。

时势变迁,萃英门虽早已不复存在,但“萃英”精神仍在传承、发扬,9193澳门永利场第二医院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医学英才荟萃之地。

“医学生服务病人,要求严格才能少走弯路”

余静是9193澳门永利场第二医院(简称“兰大二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高血压中心主任,也是9193澳门永利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16岁就考上了当时的兰州医学院(后并入9193澳门永利场——编者注),毕业后到兰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工作(简称“心内科”)。今年是第39个教师节,余静当老师也正好有39年时间了。

参加工作后的余静一直没有停止学习。每过六七年时间,她的学历就会再上一个台阶。比如在心内科工作六年后的余静,读了硕士研究生。又过了七年时间,余静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余静和学生张小卫)


就这样,余静成为兰大二院心血管内科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科里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因为余静的影响和鼓励,科里读博士的医生逐渐增多。截至目前,兰大二院心内科有博士7人,在读博士6人。

因为读博士,余静一度苦学专业英语。得益于此,博士毕业后余静有机会到美国交流访学。出国后的余静留心和国外一流院校的专家们建立联系,然后再把兰大的学生送出去,到海外交流学习。

对于这些机会,余静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学生、同事,包括张小卫在内的3名博士,都先后因为余静的联系、推荐而出国访学、交流。


(余静办公室内挂着一张她年轻时赴美国访学时的照片)


“因为医学科学讲究团队合作,好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干下来,特别是一台手术就是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如果今天你下夜班了,你的病人得同事帮你操心。”余静解释,医学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师带徒的关系,特别是进入临床以后,都会倾尽所能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学生,我们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成长。

在学生印象中,余静治学十分严谨,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曾经有一段时间,余静听到有人评价她是因为偏执、到了更年期才对学生要求严厉。

余静向澎湃新闻解释,她不是因为到了更年期才严厉,她是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很认真,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刚参加工作时老师很严厉,病历写不好,‘唰’就从窗户上扔出去了,然后我们再给捡回来。严厉完老师也忘了,我们也忘了,我们都是在严格的要求下成长起来的。”余静说,“虽然大的环境讲究和谐,讲究人和人都要留有余地,也有很多老师不肯严厉批评学生,但我认为对青年医生或者对学生的要求还是要严格,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给人看病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越要求严格,学生将来越少走弯路。”

余静介绍,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教学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也要带着青年医生学习怎么做一个临床大夫:比如如何利用逻辑思维分析,去采集病史、做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比如教病历书写、查体,这些做不好,她会让学生重新做;同时还会布置作业,看书里对这一部分知识是怎么讲的,第二天学生要背出来。

因为治学严谨、要求严格,截至目前,余静的硕士生、博士生撰写的论文,还没有发现过学术不端的情况,也没有撤销学位的情况。

目前,余静已经成功申请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有2项已成功结项。“每一个本子都是我和我团队的年轻医生一起完成。年轻医生写初稿,有时候我可能说得有点严厉或者着急,他们有的哭完了说‘老师,我再接着改’。”

在诸多医学英才的努力下,9193澳门永利场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以及高血压中心的诊疗技术,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2

一份跑遍甘肃14个市州的心血管疾病普查数

余静带过的博士生已有几十位,张小卫也是其中一位。张小卫反复提及老师余静治学十分严谨、十分勤奋。

张小卫讲了老师余静要求十分严格的两件事情。

在张小卫刚参加工作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时候,当时是心内科副主任的余静早晨8点上班进病房查房,张小卫则7时30分就要进病房,按要求提早准备,记录好每一位病人的体重数据。

那时的体重秤大概三四十斤重,张小卫抱着秤挨个病房走。有些动不了的病人,张小卫就抱着病人称体重。因为按照要求,病人体重需要及时监测,根据体重变化详细调整治疗方案。

现在同样已是博士生导师的张小卫回忆起这件事,依旧会感慨医生工作辛苦。也正因为老师要求十分严格,对病人的诊疗也才能更为准确、有效。

另外一件则是在张小卫读博士学位期间,余静布置给他的一项工作。

2012年,同时兼任甘肃省高血压质控中心主任的余静,牵头负责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原计划在甘肃省8个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约15200人调查高血压病现患状况及分布特点。后来甘肃省相关部门为了更准确了解甘肃省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以获得数据对比了解甘肃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趋势,将这一项目调整为14个地州市共调查25554人。

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张小卫用时半年时间,开车带着两个学弟一起跑遍了甘肃省的14市州。“每一个市州调查2000余人,每个人的调查问卷都有19页,一个人要花费54分钟。”张小卫回忆,调查过程十分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

余静对张小卫的这次调查也印象深刻,她解释之所以选择张小卫做这个普查课题,是因为他沟通能力很强,“他肯定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项目做好”。

这项课题最终成为张小卫博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张小卫带着学弟跑的这几个月里,老师和科室领导都看在眼里。博士毕业后,张小卫很快便获得了出国访学的机会。

同时在这项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张小卫又发表了论文《甘肃地区顽固性高血压环境因素与MDR-1、β2-AR基因多态性研究》。最终凭借该篇论文,张小卫入选中国科学院2014年度“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人选。


(张小卫(左)和学生刘述合影)


1996年出生的刘述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是兰大二院心内科的一名年轻医生。在刘述看来,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小卫已将余静老师严格要求、严谨治学的精神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生活上张老师对你很好,但在工作上特别严格,说一不二,交代给你什么时候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拖拖拉拉他会很严厉地批评。”刘述告诉澎湃新闻。

有一次刘述实验想要偷懒,被张老师发现之后狠狠批评。此外,每次实验结果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及时向导师汇报,失败则要分析原因。

因为心内科注重国际交流和传播,专业英语的学习在科里抓得也非常紧。刘述说,张小卫要求大家要学习近三年国际上顶尖学术杂志的英文文章,同时记录学习心得,比如阅读了某一篇文献后有何收获,对于自己的科研有哪些助益等等。

刘述一直喜欢医学,高考时他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专业里选择了后者。在他的理解中,医生这份工作是和生命打交道,需要更多责任心。而大部分医生只要踏入这一行,都会想着怎样把病人治好。

张小卫也告诫学生,医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高手,需要的是把每一位病人安全治好,让他们平安回家。而吃苦、勤奋、严谨,都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品质。张小卫说,他从硕士生导师那里学会了宽容,从博士生导师那里学会了严谨,他也要继续把这两项品质教给自己的学生。

刘述至今也还记得,上了大学之后,内科学的第一节绪论课上,传说中很厉害的余静老师全程英文教学,他十分崇拜。刚上大一的刘述还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和余静老师在一起工作。

不论是余静还是张小卫,对刘述而言,这些医学前辈、老师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他们做医生、做老师的样子。而刘述对未来也有规划,他会继续读博士,也希望在心力衰竭的具体机制及潜在治疗药物方面继续研究,做出这一领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