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风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杏林风范 / 杏林风范

萃英大先生——流行病学专家乔树民

发布时间:2020-12-02 17:48:00    阅读量:

【字体:        】    


乔树民(1913—1989),江苏省盐城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于194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担任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回国后曾任上海医学院副教授、9193澳门永利场医学院教授、9193澳门永利场医学院院长;1950年担任西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处长;同年7月任大连医学院教授、教研组主任、副教务长,1980年任大连医学院副院长。

乔树民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流行病专家,中华医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流行病学》分卷副主编,美国医学会会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团中国籍专家,著有《公共卫生学》(上卷)等书。1947年在美国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第四、五届常务委员,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

乔树民终身为预防医学事业奋斗。在抗日战争期间,乔树民辗转于川、黔、湘、桂、陕、甘等省,从事多种传染病流行的防治工作,并在中央卫生实验院及湘雅、贵阳、广西、上海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乔树民教授认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互相联系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三个组成部分,必须“防治结合”才能行得通。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进行总结,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为预防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乔树民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有著作9部,其中,《医学统计法》一书曾被多次再版重印,是广大医学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广泛应用的参考书,对医学卫生界的青年起到了启蒙和指导的作用,被公认是典型的医务启蒙教材。

在流行病学理论方面,乔树民提倡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0年代初,国际上对这一提法众说纷纭,目前已经得到公共卫生界专家的认同,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广泛开展。

乔树民大力提倡接种卡介苗防痨,其专著《卡介苗的理论基础和发展中的问题》《卡介苗测验的诊断价值》于1951年获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科学成就甲等奖。《经鼻接种卡介苗的豚鼠试验》一文,提交1956年国际结核病学术会议,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重视。

1963年,东北及华北数省爆发十万“未名热”患者,乔树民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对新金县石城子大队进行挨门逐户的科学生态学全面调查,阐明了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病原体性质、传染源、传染传播途径和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止了该病的蔓延,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70年代,身处逆境的乔树民与郭永沺、高广猷等人合作,利用3.8平方米的走廊作为实验室,克服了艰苦的办公条件,成功研制了抗癌药物:顺铂(顺式二氯二氨铂),并通过化学鉴定、动物实验及本人自身实验,证明了该药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转让后在国内首先被应用于临床。1974年,该成果获旅大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其论文多次在学术会议上交流。1980年,他在全国流行病学会议上,宣读了《医学流行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文。乔树民撰写了有关顺铂的论文10余篇分别在省、全国、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宣读,对癌症流行病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乔树民忠诚党的医学教育事业,一面长期坚持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一面开展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病学人才。乔树民除了为医疗系本科生进行教学外,还培养了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生4名,均被授予硕士学位,其中乔友林教授现为我国肿瘤流行病学领域领军人物。

乔树民见证了我校公共卫生教育的艰辛历程,向我们展示一位医者的情怀和担当。他兼收并蓄的学习理念,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求学精神,尊崇科学、追求卓越的严谨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公卫人奋勇前进。